唯有深度研究
才有异样精彩
本学期,申浩学校步入“深度课改期”。中学部强化了有效集备工作,通过“同课异构”教研,推进集备“一课一案”的实施。
让我们的视线一起聚焦到2019年10月28日,理综组于上午第四节905班和下午第一节904班,分别由刘华有老师和林海琴老师落实的“同课异构”教研课——《7.1燃烧的条件》。
本堂课,由主备人林海琴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准备好学案,然后发给同科目老师!

设计思想: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,让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实验:燃烧条件的探究。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,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。
二次备改
两位老师再仔细研磨,依据执教班级学生的学情,对学案进行二次备改,精心设计练习,希望在40分钟内,能通过“导”、“学”、“练”,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。
同课异构
走进课堂

课堂一:刘华有
上课开始,刘华有老师以太阳为起源,用幽默风趣的语言,带领学生进入火的世界,从生活实际出发,让学生明白火在这个世界上的重要意义,整堂课都充满了学生的欢声笑语。做演示实验时,老师专业的操作和精炼的语言使教学内容妙趣横生。学生专注的表情无不展现出满满的求知欲,洋溢在脸上,洋溢在动作当中。相信这些学子在中考时一定会有优异的表现。教学结束,当堂练习反馈显示,学生们对于知识点掌握良好。
课堂二:林海琴
林海琴老师在原有学案的基础上,精化学案,使学案训练目标层次区分度更明确。林老师先表演一个魔术——烧不坏的手帕,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,激发了求知欲,为教学环节的顺利展开打下了基础。
以学生回忆燃烧方程式和现象,并分析燃烧的定义,学生在经过小组讨论分析,教师引导后,归纳总结出燃烧的定义!学生踊跃猜想,并根据课本设计实验,分析装置和变量!在同学们热烈的猜想后,林老师开始进行演示实验验证。首先她拿出小石头和小木条放在火焰上加热,探究燃烧条件之一:可燃物。
接下来,林老师组织学生针对现象进行分析和扩展,然后以问题“为什么魔术中的手帕烧不坏”前后呼应,使学生始终处于对教学目标的研讨中。最后,以2017年中考第21题进行习题巩固,让学生走进中考,适应中考!林老师细节化的教学,突破重难点,让学生很快理解了燃烧的定义和所需要的条件。
九年级化学“同课异构”的两堂课各有千秋,二次备改后精心设计的学案,两位老师各具特色的“导”“学”“练”,让学生满怀乐趣学化学,高效达成教学目标。